隨著經濟進步、時代發展,人民生活愈加美好,對於健康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根據國際經驗,當國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人們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消費會發生質的飛躍,而中國正來到這樣一個大健康產業的節點,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近年來,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15到201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由5.2萬億人民幣增至8.1萬億元,並預計將繼續提升,到2024年達到約13.4萬億元。
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
12月6日,在重慶國際生命科學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士李蘭娟發表主旨演講時說,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麵、全要素的嗬護,是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方麵健康的過程。醫療服務行業受疫情、成熟信息技術等因素影響,線上醫療服務將成為趨勢,要通過科技創新,重塑行業新格局。
隨著“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推動健康醫療用戶需求由“以治病為中心”加速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服務供給由“以醫院為中心”加速向“以個體為中心”轉變,行業競爭態勢由“資源競爭”加速向“創新競爭”轉變,資源投放由“優化配置”加速向“提質增效”轉變。可以說,大健康產業發展正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龐大的人口基數、老齡化趨勢、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都將推動大健康產業飛速發展。加上疫情推波助瀾,人們會進一步倍加珍惜健康,大健康產業已進入“全民需求時代”。
“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就是要把重心下移、端口前移,就是要讓人民少生病、不發生並發症,最好是不生病,無疾而終。”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指出,在國家戰略裏麵,健康的優先序裏是最優先的。
資本競相追逐
近些年來,受疫情、可支配收入、“美顏經濟”等因素影響,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私人醫生、輕醫美等領域的需求逐步提升,大健康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大健康早已是一種剛需,日益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香餑餑”,阿裏、萬達、華潤等巨頭企業近些年也紛紛入局。數據顯示,如今健康養老企業超過23萬家,智慧養老企業則達5300餘家。
編輯搜圖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大健康領域融資事件為26起,同比去年同期17起上升9.0%;融資總金額超119.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9.2億元,上升1200%。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大健康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大健康共發生36起融資,同比增長24.13%。
近日,天眼查聯合百度財經發布《大健康時代新機遇:未來生活的前置思考》報告顯示,我國已有52家醫療健康企業登上“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坦言,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熱度不減,除了醫療、保健品、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緊密相關產業,將會有更多的細分產業因為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而方興未艾。
健康管理線上化趨勢
在大健康理念普及、保健意識普遍提高的環境下,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出現升級;健康管理的精細化、線上化趨勢逐步顯現,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的需求也顯著擴大。
從健康管理行業不同應用場景分析,日常健康管理多種方式采集身體機能數據,量化日常生活習慣數據,形成完備、具體的個人健康檔案長期監測需求:長期記錄用戶身體指標數據,在身體情況出現健康危機時及時提醒。
癌症早篩相較於傳統癌症檢測更為精準、便捷、無創,解決了醫療服務的多個痛點,成為健康管理新勢力。在線診療通過互聯網對接用戶和醫生,打破醫療資源的地域限製,提高診療便捷度,解決多個醫療服務的痛點。慢病管理,信息采集:積極為患者提供多種方式采集、量化、整合身體機能數據。根據不同科室需求精準采集進行複診和健康教育。
近年來,政府部門已多次展示其於全國推廣健康管理服務及建立全國健康管理服務基礎設施的決心,健康管理行業亦有大量資本投入。中國健康管理逐漸進入發展健康保險業務及互聯網醫療等衍生業務的融合階段。中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48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8503億元人民幣,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27.9%。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是推動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同時,基於健康管理對於慢性疾病和亞健康狀態的管理優勢及互聯網技術進步的因素疊加,預測中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21898億元人民幣,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20.8%。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