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頂商人”張旭升出獄後召舊部再創業:不信東風喚不回
[記者/林紅 統籌/陳威]張旭升,江蘇省一剪梅集團董事長,曾因身陷囹圄導致企業遭賤賣,可謂是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張旭升一直很樂觀,如今已年近花甲的他再度重掌一剪梅,執意東山再起,舊部正悉數歸來。
兩次臨危受命 帶領企業扭轉虧
1987年,26歲的張旭升被調到原淮陰市國營清江糖果食品廠(簡稱清江糖果廠)任廠長兼黨支部書記。
此前,一年多的時間裏,清江糖果廠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張旭升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帶領糖果廠由虧轉盈,他展露的商業才華獲得了商業部頒發的全國商業勞動模範殊榮。張旭升在介紹自己時,不斷稱自己是個黨員,並強調自己在學校就入了黨,張旭升說“當時那個年代在學校入黨是非常難的。”
1990年,國家開始推動計劃經濟改革,29歲的張旭升再次到資不抵債的市國營百貨站赴命,任經理兼黨總支書記。“當時領導找我談話,我沒有絲毫猶豫,我是黨員,服從組織的決定。”張旭升稱。上任後的張旭升,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有些決定得罪了一部分人,想幹事業就不怕得罪人,不改革企業就沒有出路”張旭升稱。
事實證明張旭升成功了,上任一年的時間裏,企業銷售額6500萬元,稅利98萬元。次年,張旭升被授予江蘇省勞動模範。此後2年時間裏,百貨站累計銷售2.3億元,稅利434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連續三年跨入全省同行前列。張旭升帶領百貨站做出的一些成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關注。1993年百貨站被作為產權製度試點單位,由國營企業改製為民營企業。
“當時國有企業領導都不願意,都是處級的,科級的,誰願意當個體戶呢?最終我被迫接下了這個擔子,作為黨員,服從組織的安排吧。”張旭升解釋說,作為農民家庭出身的他,當官才被認為是光宗耀祖,發財什麽的會被認為是資本家,這是當時的追求。
執掌江蘇省第一家改製企業
1994年,經過改製,張旭升組建了淮陰市百貨有限公司,張旭升當選董事長兼總經理。1月28日,淮陰市百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江蘇省第一家由國有企業改製的民營企業誕生。同年,張旭升先後創辦了一剪梅日化公司和舒婷鞋業公司。
“工廠創建初期沒有資金,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從百貨公司擠一點;從銀行貸一點;建築材料單位墊一點,基建費用壓一點;向職工借一點,這才解決了建廠初期所需的2000多萬元資金。”張旭升回憶稱。
據了解,一剪梅日化公司僅耗時3個月的時間,便初具規模開始投產,產品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提起“一剪梅”三個字,張旭升表示,在企業創立初期就確定了打造企業名牌的發展戰略。
“一個企業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其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成功。外國企業擠占中國市場關鍵在於他們注重自己的品牌,中國的廠家,往往集中在產品上,忽視了樹立自己品牌形象的隱形價值,所以中國隻有很少的幾種牌子能叫得響。我們選擇‘一剪梅’三個字,就是想打造中國民族性品牌。當然,產品質量過硬,價格合理,服務到位,才能贏得消費者,稱得上是名牌。”張旭升稱。
隨著時間流逝,1995年9月28日,經省、市相關部門的批準正式成立了一剪梅集團,張旭升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集團下屬5個企業,1000多名員工,固定資產達2.4億元。
此時,年僅34歲的他,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
集團曾一度被各行各業學習
1996年,淮陰市重新劃分,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4個縣從淮陰市分出,成立地級宿遷市。而歸屬宿遷的洋河酒廠,則不在接管淮陰市首家破產企業——淮陰罐頭廠,淮陰罐頭廠近兩年已虧損500多萬元,1200多職工,難以維持生計。
“出現這個問題後,市委書記親自找到我,說我既有能力,又搞過食品,讓我接手淮陰罐頭廠,說這是政治任務。”張旭升稱。此項政治任務,張旭升花了3年多時間,對罐頭廠徹底改造,直到2000年企業才逐步走向正軌。
“接手淮陰罐頭廠3年多的時間裏,使我麵臨了很大的困難,累計投入了2000多萬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好在企業在我們的努力下逐步活了過來。”張旭升感慨稱。值得留意的是,1996年10月,淮陰市委市政府選在了一剪梅集團內召開了全市企業現場會,號召各行各業學習一剪梅,認清加快改革必須有一個幹事業過硬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帶頭人。
1997年底,36歲的張旭升,當選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關於政企分開,建立職業化企業家隊伍的建議。”呼籲:要結合金融改革,進一步整頓和規範金融秩序,切實加強金融法治和金融監管,限製大額現金流通。“可以說作為企業家,所能獲得的榮譽,黨和政府都給我了。”張旭升稱。
2003年,一剪梅日化上繳稅收500多萬元,專營“一剪梅”家化高檔產品業務的上海公司銷售突破1000萬元,金鹿牌罐頭出口創匯600萬美元,集團旗下超市公司門店達到8家。
身陷囹圄 企業遭賤賣
2004年9月3日,一剪梅正風生水起之時,張旭升被紀委“雙規”, 隨後以挪用資金罪和職務侵占罪,數罪並罰,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被送到南京浦口監獄服刑改造。自此,企業開始走下坡路。
“擁有良好發展前途的民營企業,就這樣沒了,企業的資產被他們賤賣了。”張旭升憤怒地稱。記者留意到,2014年7月,新華網江蘇頻道曾以“淮安‘政府工作組’管民企事務 過億資產疑遭賤賣”為題,質疑一剪梅資產遭賤賣一事。
“比一剪梅資產遭賤賣更讓我痛心的是,我在監獄的這幾年,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認為我是個孝子,未能盡孝,這是我一生無法釋懷的事情。無論企業做得多大多強,這點我都無法釋懷。”張旭升哽咽道。
據了解,張旭升服刑期間,雙親相繼離世,張旭升未能盡孝送終。
張旭升強調說,自己給家庭帶來的危害,出獄後可以去彌補,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受,讓其無法向人言表。
2013年元月6日,張旭升獲得自由之身後,便邁入上訴維權之路。
2013年底,張旭升收回尚未變賣出去的淮安市韓泰南路9號工廠區。並積極籌措資金準備恢複“一剪梅家化”和“金鹿罐頭”生產。
2015年6月15日,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撤銷一剪梅集團(淮安)有限責任公司破產程序。
2015年9月8日, “金鹿”牌罐頭開始投產,進軍國內外市場。
花甲創業 舊部悉數回歸
恢複自由身的張旭升,見到朋友,被勸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生活還算過得去,就不要再做了,張旭升則笑著回答朋友,他們是屬於幹事業的一幫人,需要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
“張總恢複自由身以後聯係了我,讓我回來幫他,兩人在一起共事了那麽多年,看法、價值觀比較一致,而且這個企業是在我們大家的手中成長起來的,有感情,所以我選擇了回來幫忙。”許先生稱。
據了解,許先生1997年進入一剪梅集團,任辦公室副主任。張旭升入獄後,時任企業主要負責人的他選擇離開,並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工廠,效益頗豐。“張董做事果斷,事事巨細,是做企業的人才,這是我放棄高收入,選擇回來的原因。”與許先生同期加入一剪梅,現主要負責維權事宜的李先生則表示。“做食品,質量是重中之重,用老人管質量,我放心。”張旭升強調。
對此,從87年一直跟隨張旭升,現任金鹿罐頭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經理謝先生稱,張旭升對他隻有一個要求,產品生產出來,自己要吃,要能給自己的孩子吃,給自己的孫子吃。“最初什麽都沒有的時候,都過來了,現在總歸有些基礎,不信東風換不回,如果最終還是失敗了,那我們也不後悔,退出這個不再屬於我們的曆史舞台。”張旭升道。此時,張旭升54歲。而選擇回來繼續跟隨張旭升的老一剪梅人也都已年過50。
腐敗官員,不會善終
2016年2月3日,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將一剪梅集團公章及管理權交給張旭升。曆經11年的跌宕起伏,張旭升再度執掌一剪梅集團。
“重掌一剪梅我才發現,原來一剪梅集團的拳頭公司一剪梅日化公司,由於沒有年審,已經被工商吊銷執照了;一剪梅的商標也被本地一家經營太陽能企業惡意搶注。”張旭升氣憤地稱。通過查詢江蘇企業信用公示係統得知,一剪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而一剪梅日化有限公司執照則被吊銷。
“回想起自己任常務副縣長的同學,當初勸我不要搞企業,企業做得再大,也是永遠比官低半級。”張旭升感慨稱,中國的企業家要想成功太難了。“如今我最大的感觸是,國家現在不缺官員,缺企業家,而腐敗的官員,最終都不會善終。”張旭升歎氣稱。
大白新聞了解到,此前處理一剪梅資產的主要兩位帶頭人,原蘇州市政協主席、淮安市市長高雪坤、原淮安市副市長王興堯分別於2017年6月6日,9月29日,涉嫌嚴重違紀,被組織調查。
“目前,國家商標局已經受理了我們對一剪梅商標的申請複議,我還是希望能恢複,因為一剪梅商標代表了我們的臉麵,凝聚了我們太多的感情和心血。”張旭升最後稱。
責任編輯:張建利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